
3分钟,让AI帮你读完一本书,这个工具让你重新爱上阅读
天天聊AI,没怎么读书
好久没认真读书了。
虽然自己组织了个2000多人的阅读社群。
但现在聊AI特别多,简直像换了个主题。
不是说不好,但有点偏离初衷。
甚至时常想,我应该解散这几个群,重新组建。
古语说的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社群有生命周期,终点都是是沉寂,想想也符合物理学规律,熵增无法避免。
尤其这两天,Manus火热,看了很多群友的发言讨论,理性的有,偏激的也不少。
谁也说服不了谁。
还是李笑来说的对,心急火燎凑热闹,从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注意力,完全不值得。
回归本心,多读书,多运动。
读书这件难事
读书和学习永远是小众需求,因为要大量耗费脑力,反人性。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猜“得到App”多少日活?又让我猜“喜马拉雅”多少日活。
一个几十万,一个几千万,差距百倍。
虽然痛苦,但读书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学习方式。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
不信,你仔细观察,身边有思想、有才华的人,多数都读过很多书。
互联网让书籍获取相当便捷,加上微信读书、zlib这种神级工具和网站。
读任何电子书,已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怎么开始读。
产品经理喜欢用福格行为模型分析问题: B = MAP
行为 = 动机 * 能力 * 提示(触发)
关于读书动机,我觉得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
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能力”和“提示”。
“提示”个人觉得跟社交、物理环境有关。
尤其是社交,如果身边人都在聊或引用某本书的内容,而你没读过,这种“同辈压力”还是有的。
跟环境也有关系,可以主动设计营造能到处看到、摸到、读到书的环境。
“能力”这点,在AI时代,确实有了很大改进。
解决读书的能力问题
一方面是语言障碍,很多优秀的书籍都是英文版。
英语不好,读不下去。
现在有了 AI,一键可以翻译成 70分的中文版。
另一个障碍,读的过程会有很多疑问,没有人交流、讨论、解答。
让 AI 扮演专家,跟它对话交流,现在也不是难事。
尤其是微信读书,增加了双语对照翻译后,一跃成为很多人最值得买的“AI”工具。
有思想+有动手能力的人最强大
运营读书社群,除了认识了很多愿意读书的朋友。
另一个意外收获,愿意读书的人中,程序员比例很高。
这群人有思想 + 有动手能力。
所以,一起成长孵化出好几个优秀阅读AI产品。
计划分几期介绍。
今天先推荐一个,非常精致,完成度极高的AI辅助阅读工具:3min.top
3min.top 为什么好用
域名有点古怪,不知道作者小明为什么选了它,倒是挺短的。
最初版本,只是一个在线阅读器,支持AI按章节总结,还有简单的阅读统计功能。
经过几个月迭代,变的越来越强大。
果然,先做个垃圾,持续迭代,才是这个时代的快速成长要义。
介绍几个,自己觉得很棒的功能:
划线 AI 提问
选中任意内容,向AI提问,让作者身份解答,跟“原书作者”对话。
按章节自动总结
自动渲染Mermaid图,一图胜千言,让读书不那么累。
生成思维导图
章节的要点,直观呈现
阅读统计
统计你读了几本书,读了多久,类似Github提交记录的小方块,也是一种视觉激励。
比如,可以清晰看出,自己这两个月没好好读书,哈哈。
书库和标签管理
模型选择
- 免费版:100M存储和免费 AI 模型,10w积分
- 付费版:能切换各种AI模型,自定义模型。
确实不同模型,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
免费总结Epub和PDF
一些优秀模型的Token确实不便宜,收订阅费可以理解。
但是,作者很良心,单独开了一个功能。
不注册,也都能上传Epub或PDF文件,一键免费总结。
体验地址: https://3min.top/zh/book-summarizer
我试着把昨天的一个PDF传上去,1-2分钟就总结好了。
最后
大家可能读着像推广软文,其实就是。
不仅因为这是一个好产品,值得推广。
另外,因为这个产品,凝结了很多群友们的想法与智慧。
一条条Bug反馈,一点点交互和界面优化,都被勤勉、能干、靠谱的作者修复完善,才能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下周,我和小明会邀请更多AI圈的朋友一起体验,给出真实的反馈建议。
个人不会开发,有了AI,最近才开始能写点小工具。
但我最擅长的,还是当“经纪人”,发现好的工具,推出去,让更多人用上。
发挥杠杆作用,帮助到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