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视角下的特朗普时代

从"隔岸观火"到"身陷其中":欧洲如何应对特朗普 2.0 时代的地缘政治变局

徐涛 冯兆音 孙谦

节目概述

在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并准备开启其第二个任期之际,欧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挑战。本期节目邀请了两位长期生活在欧洲的媒体人:冯兆音和孙谦,从欧洲的视角出发,探讨特朗普政府对跨大西洋关系的冲击、欧洲的应对策略,以及"西方"这一概念在当下是否仍然成立。

主持人

徐涛

嘉宾

冯兆音(荷兰)
孙谦(德国)

录制时间

2025年4月1日

节目更新说明

本期节目于4月1日录制,但在4月1日至4月9日期间,美欧贸易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特朗普将对中国关税提升至104%,中国宣布报复性关税提升至84%,欧洲议会投票决定对美国加收25%的报复性关税。随后特朗普又宣布暂停90天对等性关税征收,但对中国关税提升至125%。这些变化未能在节目中及时反映。

主要话题

  • 特朗普政府对欧洲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 欧洲面临的安全与经济挑战
  • "西方"概念的历史演变与当前危机
  • 欧洲内部的分歧与团结
  • 欧洲军事自主与防务转型

美欧关系关键节点

二战后 - 跨大西洋联盟形成

二战后,美国放弃门罗主义,积极介入欧洲事务。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重建,1949年北约成立,美欧建立起坚固的军事与经济联盟。

冷战时期 - 联盟巩固

面对苏联威胁,美欧联盟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西方"概念,包括民主、法治、市场经济和多边主义。

2003年 - 伊拉克战争分歧

法国和德国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单边军事行动,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

奥巴马时期 - "重返亚太"

美国外交政策重心从欧洲转向亚洲,在克里米亚危机期间,奥巴马曾犹豫是否要跟欧盟同步制裁俄罗斯。

特朗普第一任期(2017-2021)

特朗普批评北约"过时",要求欧洲盟国增加军费开支,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伊朗核协议,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关税。默克尔与特朗普关系紧张,欧洲开始反思对美国的依赖。

拜登时期(2021-2025)

拜登恢复传统外交,修复跨大西洋关系。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美欧协调一致支持乌克兰,但欧洲对美国政策的可持续性产生担忧。

2025年2月 - 慕尼黑安全会议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震惊欧洲,他几乎未提及俄乌战争,而是批评欧洲的移民政策和内部问题,被视为对跨大西洋关系的重大打击。

2025年4月 - 贸易战升级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中国和欧洲加征关税,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欧洲被迫重新思考其经济安全战略。

跨大西洋关系分析

欧洲的"隔岸观火"与"身陷其中"

"我前阵子在葡萄牙的一个小岛旅行,参观海边的浴场。大西洋的海浪汹涌地翻滚着,但浴场相对平静,像游泳池一样。有个游人趴在浴场边上,悠闲地看着浪翻滚。作为旁观者,我觉得挺危险的,一个高浪头可能就会把他卷走。这就像欧洲看美国的感觉——看似在隔岸观火,但其实大浪随时会卷到身边,把你卷走。"
— 冯兆音

这个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欧洲当前的处境:从特朗普第一任期的"隔岸观火",到如今的"身陷其中"。特朗普2.0时代的政策已经直接影响到欧洲的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地位。

美欧关系的变化:从盟友到竞争对手?

graph TD A[二战后美欧关系] --> B[共同价值观:
民主、法治、市场经济、多边主义] A --> C[军事联盟:
北约] A --> D[经济合作:
跨大西洋经济体系] B --> E{特朗普政策冲击} C --> E D --> E E --> F[价值观分歧:
民主理念、多边主义] E --> G[军事安全:
北约存废、欧洲军事自主] E --> H[经济冲突:
关税战、科技竞争] F --> I[欧洲应对策略] G --> I H --> I I --> J[内部团结:
欧盟凝聚力] I --> K[军事自主:
欧洲防务体系] I --> L[经济多元化:
减少对美依赖]

欧洲防务转型

  • 欧洲国家军费开支在2021年以来增加了30%
  • 德国修改宪法,允许为军事安防借债
  • 欧洲防务体系面临三重结构挑战:
    • 北约框架(美国主导)
    • 欧盟军事合作机制(无自有军队)
    • 各成员国军队(各自为政)
  • 德国军事政策的历史性转变:从"反军国主义"到"时代转折"

欧洲内部分歧

  • 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等)更亲特朗普
  • 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因俄罗斯威胁更依赖美国
  • 西欧国家(法国、德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
  • 安全政策(北约)与经济政策(欧盟)分离导致协调困难
  • 欧盟决策需要一致同意,匈牙利阻挠对乌克兰援助

欧洲经济战略调整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挑战,欧洲正在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

  1. 欧盟内部市场整合:加强27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更高程度的自给自足
  2. 多元化对外经济关系
    • 加速与印度的贸易协定谈判
    • 扩大与南美市场的合作
    • 重启与中国的全面贸易协定谈判
    • 在南亚、东南亚寻找多元化投资市场

欧洲从近年经历中学到的教训是:无论是与价值体系不同的国家(如俄罗斯)交往,还是与传统盟友(如美国)合作,都需要保持战略自主和多元化选择。

精彩观点

冯兆音

"西方这个概念是从二战之后才开始建立的。在二战前,美国实行门罗主义,避免介入欧洲事务。二战后,美国参战帮助欧洲盟国,在冷战时期,这个联盟更加坚固,共同抵抗苏联。北约在49年成立,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重建,美欧在经济上的合作也愈发深入,构建出所谓的大西洋经济体系。所以无论是在战事上还是经贸上,美国跟欧洲在过去的80年都是一对好兄弟。"

孙谦

"把西方绑在一起的几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价值共同体、军事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特朗普正在一样一样地粉碎这些西方之间的联盟。在这个程度上讲,如果把特朗普对欧洲所做的这些事情,包括在自己国家以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做的这些事情考虑进来,西方已经很难说他们的共同体是什么了。"

孙谦

"德国军事政策的转变是从俄乌战争开始的。德国人内部有一种恶魔性,这使得德国人长期不愿发展自己的军队,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情。但现在有一个180度的转弯。现在德国人有一种共识:如果你想要和平,那就要做好战争的准备。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会有普京这样的人,会有特朗普这样的人。当你想要有话语权、维护和平时,如果国际政治的底层逻辑依然建立在核武威慑和军备竞赛之上,那你作为一个自断臂膀、没有安全力量的国际力量,就永远没有发言权。"

冯兆音

"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对于美欧关系的代表性甚至超过泽连斯基在白宫被羞辱的那一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万斯代表的也是共和党的未来。如果特朗普所谓的第三任期不能实现,那共和党的接班人有可能是万斯。从他的演讲和在'Signal门'中的表态来看,他对欧洲的立场可能比特朗普还更为鹰派。"

徐涛

"二战之后欧洲跟美国的关系是一个有点类似于国与国之间的乌托邦的关系。很难想象两个大洲彼此如此信任,我把我的后背无后顾之忧地交给另外一个大国。因为我被战争打得太穷太破败,所以你护着我的后背,我就蒙头搞经济。这简直就是一种乌托邦般的友谊。特朗普把这两个大洲扔回到了黑暗森林,告诉你丛林竞争是什么样的,不要做这样乌托邦的梦了。"

延伸阅读

《跨大西洋分歧:美欧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罗伯特·卡根 (Robert Kagan)

这本书深入分析了美欧关系的历史演变,探讨了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差异如何塑造了跨大西洋关系。特别关注冷战后美欧在国际秩序观念上的分歧,对理解当前危机有重要参考价值。

《欧洲战略自主:从概念到行动》

尼古拉·冯·昂德维茨 (Nathalie Tocci)

这项研究详细分析了欧洲战略自主的概念演变和实践挑战,包括在防务、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自主性建设。对欧洲如何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深刻见解。

《德国与欧洲的未来:从经济巨人到地缘政治力量》

汉斯·昆德纳尼 (Hans Kundnani)

探讨德国在欧洲政治经济中的核心角色,以及其如何从经济大国转变为地缘政治行为体。分析了德国历史包袱如何影响其当前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特别是在军事力量发展方面的转变。

《特朗普主义与国际秩序的重构》

约瑟夫·奈 (Joseph S. Nye Jr.)

由国际关系理论大师约瑟夫·奈撰写,分析特朗普主义对二战后自由国际秩序的挑战。探讨美国单边主义、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如何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以及其他大国的应对策略。

《世界秩序的终结?全球化、民族主义与西方的危机》

尤尔根·哈贝马斯 (Jürgen Habermas)

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的最新著作,深入探讨了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危机、民族主义复兴与全球化之间的张力。特别关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在保持欧洲价值观的同时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这本书为理解当前西方世界的分裂与欧洲的未来提供了哲学和政治学的深刻视角。

参与讨论

如果你受到了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欢迎向我们投稿,聊聊你的经历和感受。你的声音也可能出现在我们未来的节目中。

投稿参与